网上有关“籼型杂交水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籼型杂交水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籼型杂交水稻是水稻品种,现代培育的新型籼稻杂交水稻,被外国人誉为“东方魔稻”。
1964年,袁隆平在中国首先开始了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终于在我国培育成功。
早在1763年,柯路德便已经开始对杂交品种进行研究与观察。1876年,达尔文指出,杂交品种中两性因素会发生某种程度分化,从而使杂交品种具有一定优势。进入到20世纪之后,各种杂交品种相继出现在农业生产领域,但是杂交水稻实体方面一直是一个空白。
1960年,当时是湖南省黔阳农校教师的袁隆平在早稻育种试验中,发现了一株性状优良的水稻植株。袁隆平对这株特殊的水稻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深入研究与分析,最终断定它是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植株。
1964年,袁隆平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优势利用的研究。经过大面积的农业试验与科学研究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终于在我国培育成功。这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培育成功的籼型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多粮食少的问题,也给世界粮食产业带来了一次绿色变革。袁隆平也因此获得了“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并获得了多项国际大奖。
袁隆平相关介绍
袁隆平,中国农业学家。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出生。1959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他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籼型杂交水稻(禾本科稻属植物)
什么叫籼型杂交水稻,籼型杂交水稻的意义
上世纪20年代,美国人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的现象,这就给了水稻育种家们一个新的思路,原来水稻有天然雄性败育的,都不用人工去雄了,直接将优秀的父本花粉撒到这种雄性败育的母本花粉上不就行了吗。可是啊,想法和最终实现往往隔着太平洋,这里面有太多太多问题需要解决了。
首先是水稻不育的植株从哪里来,它可不是随随便便你在路边就能薅一棵的,它的存在其实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的缺陷,你想想,它自个雄性都无法生育了,又是自花授粉的,没有人为给它散花粉,它怎么结实,不能结实就没有后代,会自动被自然淘汰的。这就好比是武林中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才啊。
其次哪怕你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水稻,这可是大宝贝啊,你得先看看它到底是上面所有的花全部雄蕊败育啊,还是只有几朵花是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的肯定是全部花都败育的,但是老天哪能给你那么好的运气,你得经过一番努力,才能使它上面的花100%雄蕊败育。
好了,我们现在有了一株完美的雄性不育的水稻,你得找优秀的父本给它授粉吧,不同的父本授粉产生的杂种一代的性状、产量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挑选出符合我们预期的父本,这就需要一年又一年的时间了,这个被千挑万选出来的父本,就是我们常说的恢复雄性不育育性的恢复系。
现在恢复系也选好了,接下来面临的是什么问题呢?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种水稻又不是只种一季,这批产量高的水稻收获了,明年拿恢复系给谁授粉?所以我们还需要培育一批水稻,这种水稻给雄性不育系水稻授粉,收获的杂种种到田里也是雄性败育的,也就是说,可以保持雄性不育系的不育的特点,我们把这批水稻叫做保持系。
可以说,保持系的选育是完成水稻三系(保持系、恢复系和不育系)配套中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环了,因为它得保证下一代的雄性不育程度非常高,几乎将近99%才能保证我们培育杂种一代纯度高。
以上水稻育种历程就是我们说的“三系法”的水稻杂交技术,光是这些理论的梳理就让人够头疼的了,更别说我们的水稻科研工作者在当时国内外水稻育种一片空白的景况下摸着石头过河,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也不知经历了多少失败,在我们看起来好像很简单直白,其实他们都不知道试错多少回,才能把这些东西交到我们手上。
说完了这些理论,那我们杂交水稻研究的真实历程是怎样的呢?
上面已经说到19世纪20年代美国人发现水稻雄性不育现象。
1963年美国人Henry Beachell实现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他的工作是在印度尼西亚完成的,使得印度尼西亚的水稻产量十年(1972-1982)翻了一番。
1968年日本科学家新城长友找到野生不育株,首次实现基于“三系法”的水稻杂交技术,但是他的方案存在着巨大的缺陷,无法实现杂交水稻的产业化发展。
虽然经过前人不懈的努力,但是他们都没能实现水稻真正的产业化,而这项伟大的工作,是由我们国家的许多水稻育种工作者完成的,其中包括早期开拓者管相恒、赵连芳、黄耀祥、李贞生等伟大的水稻科研工作者,还有产业化功臣李必湖、石明松、罗孝和以及我们众所周知的袁隆平老先生。
1970年11月,袁隆平的主要助手之一的李必湖在三亚偶然发现一株野生稻雄性不育株,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他们当时得多么激动。其实更让我感动的是他把这宝贵的野生不育株材料分送给13个省市的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全国进行攻关,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这么宝贵的材料,自己偷偷研究成功,再全面推广,得到的财富和地位是无法想象的。但是他们却没有那么做,而是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因此我们才能集全国的财力和智慧,迅速完成水稻的三系配套。
1973年,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籼型杂交水稻可以稳定增产30%,一举解决了我们国家粮食不够的问题。
籼型杂交水稻是现代培育的新型籼稻杂交水稻,属于一个水稻品种,其抗逆性与分蘖性均强,茎秆粗壮且根系发达,具有米质优良、穗大粒多与亩产量超千斤的特点。在水稻中除了籼型外,还有粳型以及糯型这些品种,将它们加工后就变成了能够食用的籼米、粳米和糯米。可按照稻谷收获季节,将籼米分为质量稍微有些不同的早籼米和晚籼米,早籼米具有粉质多、质地脆弱且容易碎的特点,质量通常比较差,而晚籼米的油性比较大,质量也好一些。
一、什么叫籼型杂交水稻
1、含义
(1)籼型杂交水稻是一种水稻品种,属于现代培育的新型籼稻杂交水稻,有?东方魔稻?之称。
(2)籼型杂交水稻拥有粗壮的茎秆与发达根系且分蘖性强,具有抗逆性强、米质优良、穗大粒多、亩产量超千斤的特点。
2、简介
(1)通常可以将水稻品种分为籼型、粳型以及糯型,对其加工后就变成了籼米、粳米以及糯米,这第三种米均属于一种食品,其中根据稻谷收获的季节,可以把籼米分为早籼米和晚籼米,两种米的类型均有一些不同。
(2)早籼米米粒的颜色为粉白色,其米粒呈宽厚状且比较短,腹白大,粉质多,质地脆弱且容易碎,它的质量比较差,粘性常小于晚籼米。
(3)晚籼米米粒则呈细长状,且稍微有些扁平,通常呈透明或者半透明,腹白比较小且硬质粒多,油性比较大,质量也比较好。
二、籼型杂交水稻的意义
1、意义
(1)中国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在很大的程度上丰富了水稻遗传育种的理论和实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国际上很多著名的水稻专家认为,中国对于杂交水稻研究和推广位于领先的地位。
(2)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粮食的产量也得到了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人们能够食用的食物也更多一些,不仅有效的解决了我国人多粮食少的问题,也为世界粮食产业带去了1次绿色变革。
2、籼型稻的米粒有哪些长度
(1)长粒米:形状呈细长状,长宽比通常大于3,通常呈蜡白色透明状或者半透明状,其油性大,将其烹煮后,米粒软韧有劲且不粘,属于籼米中质量好的一种。
(2)中粒米:形状呈长圆状,与长粒米相比稍微有些肥厚,长宽比通常在2-3之间,粉质比较多,煮后容易松散,吃起来感觉稍微有些粗糙,质量通常不如长粒米。
关于“籼型杂交水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友夏]投稿,不代表秒搜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s80.net/ms/415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秒搜号的签约作者“友夏”!
希望本篇文章《籼型杂交水稻》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秒搜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籼型杂交水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籼型杂交水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籼型杂交水稻是水稻品种,现...